
在智能手表这边,看似的低门槛吸引了大大小小的公司的注意,很多公司都觉得有机会,因为市场上还没出现一个领导的品牌和行业的标准。万一做成了可能就是一家“苹果级的酷公司


果壳GEAK Watch

高通Toq智能手表

Pebble Watch智能手表

苹果正在努力研发中,各位小伙伴别着急~
智能手表的理念至少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微软2003年就推出了这样一款产品。很多公司当前已经开始销售这类产品,包括索尼、依靠众筹渠道发展起来的Pebble以及意大利公司i’m。 先来看看智能手表制造商描绘的美妙使用场景: 戴着智能手表,人们不必时时拿出手机,轻轻一瞥手表,短信、电话尽收眼底,微信、微博随时处理;通过语音识别可向智能手表发送指令,智能手表一一记录任务并适时提醒;运动时不必携带大屏手机,可以用手表记录运动轨迹以及身体反应;休闲娱乐场合,生活消费类信息一一推送到智能手表,实惠又方便…… 在研究者看来,智能手表成为一个可期待的下一座金矿。Business insider 旗下的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销量将达到9160万部,营收将达到92亿美元。他们预计,将来每20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与智能手表配对。 自去年开始,除了之前热炒的苹果IWatch迟迟不肯现身,inWatch、Geak Watch、T-Watch们纷纷涌现,各自宣称自己是真正的智能手表。其中具有代表性是果壳的Geak Watch,索尼的Smartwatch、三星的GALXAY Gear、美国的Allerta公司等,但也出现了很多令人诟病的地方,如有的屏幕玻璃厚度难以达标、电池实际空间与数值存在差距、原先的设计无法批量装配……智能手表行业俨然成为炒热的行业,那些还只有想法的公司在给用户做出的承诺、竞争对手的迅速卡位以及一个个投资人的到访面前,已经不允许他们在时间上有半点懈怠,只能草草改变原先的设计,将产品推向市场。 虽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也是泥沙俱下参差不齐。消费者看好它的前景但并不买账,能击中客户的营销需求不多,还完全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