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窃听风暴 昨日,小编看了一部叫做《窃听风暴》的电影,《窃听风暴》主要讲述了前民主德国国家安全总局一名官员奉命暗中监视一名颇具声望的剧作家和女演员,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这名神秘警察却逐渐对这对夫妻的生活发生了兴趣,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举重若轻地将民主德国情报局令人发指而不为人知的大规模窃听行径对无辜人士的迫害公布于众。

但作品让深不可测的黑暗迎来一缕人性的曙光,颠覆了盖世太保、克格勃横行的“冷血特务滥杀无辜”一贯理念,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最终参与到被窃听者的生活中,为保护他们而不吝冒险。

剧中穿插最重要的历史点即为在电影近尾声的时候柏林墙倒塌事件,其带来的意义深远: 1.柏林墙的倒塌是社会主义在欧洲的失败的表现之一(其他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 2.柏林墙的倒塌,给西德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东德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东德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3.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并有利于形成,欧美日三强鼎立的经济格局. 点评: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些温暖而勇敢的人为了自由和光明与国家体制抗争着。 二、纸牌屋 而另外一部火热的美剧《纸牌屋》中,华盛顿充满了谋杀、色情、谎言、收买、角斗、欺骗、阴谋……

被问到对《纸牌屋》的看法时,连奥巴马总统也表达了对男主角Frank Underwood的艳羡:“这个家伙做成了好多事呀,我真希望事情可以运转得那么风驰电掣地高效。”奥巴马的评论很大程度上道出华盛顿政治的真相:由于各种分权、制衡,那是一个低效的制度。低效,往往意味着政治家们不能风驰电掣地做成好事,但也不大可能风驰电掣地做成坏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纸牌屋》又有相当的现实主义成分。如果撇掉那些过于活色生香的戏剧化浮沫,《纸牌屋》里也可以说隐藏着美国政治的基本框架。 我们看到两党竞争、分权掣肘、游说集团、议员利益交换、个人恩怨以及社会撕裂如何使得“好事”难以做成或者被做成“四不像”。 政治学家福山评论美国当下的政治时,悲愤地指出美国民主已经从democracy(民主制)蜕变为vetocracy(否决制)了——太多的制衡与否决机会常常使改革的意图化为泡影。当然,政治的这种“僵局化”局面,与其说是源自“政客对人民”的背叛,不如说是“一部分人民与另一部分人民”的撕裂——看看美国赞成和反对医疗改革的民调结果,对垒双方总是比例相当半斤八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