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早在2005年便与理研(RIKEN)合作,投入可挠式显示技术的研发。自2007年推出世界首部OLEDTV之后,其在2010年展示其4.1英寸可卷曲式的以OTFT驱动之OLED显示面板,随后2012年展示9.9英寸OLED可挠式面板,具备960x540,111ppi分辨率。曲面显示技术练兵成熟之后,便在IFA2013展出世界首部65英寸曲面LED电视,搭配自家Triluminos原色显示技术,呈现出更逼真的画质。但手机则尚未有曲面屏幕的推出计划。
三星(Samsung)取得OLED技术后,其ContourDisplay曲面玻璃屏幕于2010年首度出现在与Google合作的NexusS曲面手机上,采4英寸SuperAMOLED平面面板,配置曲面玻璃来达成。随后三星于CES2011首度发表了真正可挠式AMOLED4.5英寸面板。
三星曾于2010年并购具EWD(ElectrowettingDisplay,电湿润显示)技术的Liquavista公司,因迟迟无法将EWD技术商业化,后来于2013年再转售给Amazon,自己则专注在OLED的研发。其可触控小尺寸产品命名为SuperAMOLED;至于可挠式触控面板则命名为Youm,于CES2013首度公开;随后在8月发表KN55S9C曲面电视(55英寸OLED);10月发表全球第一支GalaxyRound曲面手机(采5.7英寸AMOLED多点触控面板),并在MWC2014展发表GearFit智能手环(采1.84英寸曲面AMOLED触控面板)。
但其面板虽可弯曲,但机身却不可弯曲,故不能称为可挠手机/手环。近期于2014年7月再发表U7800(78英寸)与U6000(55英寸)系列的曲面电视,具有曲面与平面两种选择,采4200R黄金曲率设计。
后发先至的LG,在可挠式面板的研发上主要以POLED(PlasticOLED)为主,具备超轻薄特性,展现其曲面显示技术的领先地位。在CES2013发表55EA9800曲面电视(55英寸OLED),以仅4.3mm的机身厚度赢得市场惊艳;在10月也发表GFlex可挠式手机(采6英寸POLED多点触控面板),700R的曲率半径,其机身具备曲面韧性抗压且有自愈能力,搭配可弯曲电池设计,故LG称之为世界首支可挠式手机。
LG近期2014年7月发表105英寸的21:9弧形电视,采高超宽屏幕显示,以回敬对手。此外,LG在2014年7月更发表18英寸“半透明”OLED可挠式显示面板,分辨率1200x810,具30%透明度,挠曲半径达3mm,将带动未来透明可挠显示面板的新应用。
至于华硕则是在COMPUTEX2014展示世界首部32英寸LED曲面显示器概念产品,具2560x1440WQHD分辨率,跟大厂一同加入曲面显示的热潮。
可挠式触控技术软板替代性方案
自2013年起,曲面屏幕产品正式开打,各业者便提出不同的触控解决方案。以三星GalaxyRound为例,其采用On-cell触控技术,搭配玻璃基板。而LGGFlex则是搭配塑胶基板。苹果则在2010年申请“曲面触控感应器”制作工法专利,并在2013年底正式公布。
该技术采自家薄膜导体叠层设计,在基板上先覆盖导体薄膜,然后透过压印程序,将基板改变成弧形之后,再经高温加热固定成曲面形状,这种工法可确保触控感应层不易变形,以生产波浪状的可挠式触控屏幕,并应用在自家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上。
除了上述大厂的解决方案以外,各业者也提出各种曲面触控技术,象是采用ITO(氧化铟锡)替代品,来降低材料成本,同时以薄膜软板来提供可挠式解决方案。例如:宇辰光电(eTurboTouch)和明兴光电(UniDisplay)皆发表OFS(OneFilmSolution,单薄膜方案)的可挠式触控面板,采用Cambrios的纳米银来取代ITO材料;宸鸿(TPK)则是透过导入可挠式基板,搭配OGS模组技术,以实现在不同曲度下展现高画质图像的能力。
![]() |
户外广告机 |
落地式广告机 |
高清广告机 |
分屏广告机 |
蓝牙广告机 |
网络广告机 |
数字标牌播放器 |
广告机方案 |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
触控一体机 |
高清机顶盒 镜面广告机 | 多媒体广告机 | 触摸广告机 | 液晶广告机 | 车载广告机 | 互动式广告载体 | 楼宇广告机 | 流媒体实时发布系统 | 广告机外壳 | 户外大屏幕 | 广告机报价 数字标牌软件 | 电子看板 | 商业显示 | 嵌入式主板 | 触控一体机 | 数字标牌显示器 | 嵌入式流媒体服务器 | 立式广告机 | 3D广告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