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标牌网 服务热线:400-6787-360 | 投稿邮箱 |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 | 客户服务 | 月刊订阅 | |||
|
![]() |
很荣幸能有一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数字标牌这个领域,作为信颐大家可能没听说过,如果说把数字标牌、商用显示作为一个产业来看,我们公司的名字比较年轻,但是我们做这个行业其实一点儿不年轻。这个行业从04年开始,我们公司前身是03年成立,05年开始因为国内有了聚众、分众媒体,大家发现屏可以放在户外应用,这个时候我们介入了这个市场。
大家知道,数字标牌这个东西看起来无处不在,每次出去你抬眼望去都会看到显示屏,这个显示屏要么就是营销的需要,广告公司最简单,就是拿这个当工具赚钱,还有就是信息发布的需要,任何一个企业对这个东西都有需求,只要是一个商业部门,对这个东西都有需求。所以,我跟我们的业务员讲,这个产品的模式对了,卖法掌握好了,它是一个扫街的东西。每一个商业街、每一个店都会用到这个东西,前几天我们的发现上海一个米粉店有几十个店,会装这个东西。我们业务员讲,这个价格还是满好的,因为这个东西他有需要。
上海信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许国庆
上次还有一个法院的客户,他们找我们说,能不能帮我们建立一套法院的发布系统,任何一个单位都有这样的需要。
信颐是技术出身,我们是05年成立,03年我们的前身是做液晶驱动的公司,就是做解决方案的公司。后来有了上海的聚众传媒,后来我们从一个技术公司转型成研发、生产、销售的公司。我们的愿景成为商用数字多媒体的综合服务商,为什么我们强调综合服务商?通过几年的精力,我们跟着行业一起走过来,在这个行业当中经历了很多困惑,同时也曾经有过很好的愿景。后来我们发现,其实在每一个阶段,我们实实在在的去走我们现在的路。
上午董老师说很多企业做这个东西都是用来骗钱的,我可以负责任的讲,我们这些东西应该有80—90%是实实在在的,可能有10—20%也没落俗套。我们的合作客户,我们是伴随媒体服务公司成长起来,国内最大的机场媒体、国内最大的运营电影院的媒体、国内最大的运营银行的媒体,这些客户全部都是我们的客户,没有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就没有信颐的今天。现在我们发现,这个产业发展带动了我们企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个东西可以延伸到很多的行业,后来我们发现在07年开发了多媒体联网的发布系统,原来是插卡的,后来开发联网的系统。这时候我们开始跟电信、联通、邮政合作,电信原来做了一个电信传媒,邮政的营业厅要改变产品的展现方式。像工商银行、浦发银行都是我们的客户。人民日报去年在上海率先做试点,就是采用我们的产品。
刚才介绍了,在品牌的行业当中,可以说现在来看应用我们这个是最广泛的。我们把它叫泛品牌连锁,比如说汽车的4S店,安利所有的专卖店,红星美凯龙家具店,包括85度C这种面包店,我们把它归到泛品牌的连锁方面,它对品牌有非常深的需求。在这些行业当中,企业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在哪里,需要我们去引导。
我们对行业的理解是这样的,第一步就是基础设备,就做软件和硬件。比如说我就生产屏,可能我原来是深圳的某一个工厂,或者是某一个做行业应用软件的公司,他在行业当中也有优势,包括我们的前身体也许是做这个的,现在可能成为了我们的合作伙伴。举个例子,我们的一个客户有一个几百台的需求,不大也不小,聊的很好,他到深圳去考察,他回来跟我聊天,说你们这个行业太乱套了,网站做的很漂亮,到那儿一看,大概是一家人租用了一个民房,租了一把螺丝刀把东西一组装就行了。这就是行业的现状。大家都是做方案的提供商,比如说我们针对某一个行业,针对他的需求做了一个特定的方案,把系统、软件、硬件配套给他。我们从第2步到第3步,迈进了半只脚的距离,门槛还没有跨过去,作为综合服务商不仅仅要提供软硬件,还要提供内容与创意,包括你如何对他营销进行一些指导,包括他的业务如何跟平台跟系统对接,这些东西很深,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需求。作为信息本身来讲,在新媒体这个行业,包括我们在做的报业、金融,我们只是有一些浮浅的理解,我们在一步步往这方面走。我们这种类型的企业要发展的话,我们的老板也有一个梦,做DS运营商,从硬件来看我们有资源和条件,比如说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做媒体的应用还是行业的应用,我们的覆盖率大概有20多万,这个数字不算大,但是局限到某一块儿,从专业来看覆盖率也不算小。上午分析的时候,我看到一个行业的分析,把我们这块儿定位为广告机市场,这块儿有9亿。如果要把我归到这块儿我是比较自豪的,因为本身我们也提供了3亿左右的份额。这个产业还是比较小,前几天我跟别人聊天,他们说把商用显示定义为一个产业的话,数字标牌是很小的一部分,正因为它小它的成长力无限。
我们存在哪些困难呢?我们跟客户沟通,通过对他们理解,我们提出了需要做综合服务,尤其是我们的主体,就是媒体客户,原来在整个客户份额当中最早占有100%,后来到80%、60%,到现在应该也是40%以上。我们在跟他们沟通接触的时候,他不懂这方面的东西,没有人才储备,他就是买了未来播广告,但是很多东西他们并不理解。我们也做了一些培训,当时可能是理解了,但是最后用起来也不是很顺手,就是这个产品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还有效率低的情况,前期非常缺少规划,一个项目从发起到最后批量交货,给我们的时间就一个月,这个时候从硬件到软件都有变更,我们告诉他这不可能,他们说不行这是政治人物必须完成。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会出现效率很低,前面是出来一个东西,但是不断地修改完善,最后才成为能用的东西。还有就是运营成本比较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建立一个团队,里面要有IT方面的人才,作为一个媒体公司不需要养这么多人,老板并不想在这方面有太大的投入。怎么办呢?现在人的成本非常高,这块儿也导致他们现在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存在很多问题。还有人才流动的风险,本来是一个广告公司,以比较好的薪水招到了一个很懂IT的人才,这个人来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因为他是一个技术人才,在这里没有提升,怎么办?这种一般都是20多岁、30多岁的人,他说我还是在专业技术方面需要提升,他很有可能就离开这里了。这样的话,就会给客户本身带来很多困惑。这些方面导致我们的DS,包括我们的客户用的确实不好。所以,我们提出来对他们进行综合性的服务,套用了(杜勒特)的话,任何后台企业不创造利润的部门都要分包出来,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