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去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一批高端高清监控应用项目对中国高清监控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实质性推动,2010年由此被称作中国高清视频监控的元年。高清、智能监控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增长点。
高清视频监控是数字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宽带网络的推广和普及,监控的区域和范围将扩展并深入到各个角落。TI通用DSP业务发展经理郑小龙指出,网络带宽的增加和传输质量的保证又成为高清化的基础。但考虑到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在追求流畅视频流和高品质画面方面还是需要兼顾和折衷的,因为高清可以将720p作为一个入门级,1080p可以成为主流高清,但又存在每秒60帧和30帧两种级别,广电和娱乐需求自然是前者,而监控和通信则通常考虑后者,这不仅要考虑网络带宽的支持,也要考虑显示设备的支持。
香港商富士通半导体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市场经理沈弘人认为,在高清化发展方面,目前市场需求的起始规格为720p 30 ,进阶规格则为720p 60 或1080p 30。而有些应用,如车牌辨识(LPR),甚至需要1080p 60或是更高的规格。这就需要在传感器技术方面也需逐渐走向高阶CMOS(1.3M,2M,5M等),而CMOS在高动态(HDR)和低照度(low lux)方面也已经赶上CCD的水平。另外,高阶影像处理器(ISP)、高阶编码技术(H.264)及高分辨率镜头(HD Lens)也是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
智能必定是数字视频监控的重要增值点,郑小龙表示,这是指系统的实用价值,而不只是说造价。监控的含义应该是指可以实现现场监视和即时控制,但往往靠人力查看屏幕难以做到万无一失,唯有结合智能化才可以全面实现掌控一切。当然,目前智能化监控设备成本还稍高,难免带来系统费用偏高,但是随着数字媒体处理器平台集成度的提高,以及智能监控算法软件的不断丰富,相关的智能化应用的普及将指日可待。物联网对于数字视频监控的需求也极为旺盛,特别是视频感知的实现是与智能化视频分析的应用是息息相关的。
实际上,除传统云台控制摄像头转向/缩放功能外,目前市场对于智能影音分析(前端及后端)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多。沈弘人指出,这就需要在技术方面也有相应的发展,如发展智能影音分析软件。他表示,大部分智能影音分析都在后端实施,如中控系统(CMS)或是软件离线分析,但也有一些智能影音分析功能逐渐开始内置在头端(摄像头)进行重要事件监测及数据分析。
中星微电子CTO张韵东表示,高清产品能够提供更多视频的细节,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用户体验,很多安防用户一旦用上色彩逼真、细节清晰的高清产品,往往就不想再换回原来画质较低的模拟产品。监控产品的智能化趋势,则可以帮助用户节省大量的时间。以前一个保安人员往往同时只能监看十几个监视器就达到极限,而采用智能分析产品,可以把几百个摄像头的信息通过机器智能进行过滤,安保人员只要监控智能分析的结果,借助智能技术可以把安保的工作效率提升很多倍。而且随着物联网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发展,需要视频采集、传输、应用更加智能化,智能分析技术会为物联网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韵东介绍,中星微电子集团下属中星电子很早就看到了高清化、智能化的机遇。同时拥有做芯片研发的基础以及大型运营平台的研发团队,中星电子很早就将自己定位于关于高清、智能的安防核心设备提供商。目前,中星电子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系列:基于1080p的高清网络摄像机等前端产品、支持高清和标清混合的NVR等后端产品系列、支持大容量运营级平台产品系列等,而且既有分布式的智能分析硬件产品,又有集中式的智能分析处理平台。
据了解,中星微的产品应用涉及到政府公安、金融、军 队、园区、教育、能源矿山、环保、智能交通等十几个领域,拥有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楼宇等多种应用解决方案。典型应用包括广东、江苏、福建、甘肃等十几个省份的运营商和政府公安的大型运营平台,也应用在上海世博会、60周年国庆等国家重大事件中。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海康威视曾参与到整个浦东新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市场总监杨沛文介绍,当时浦东新区的全部监控摄像机,大约10000多个监控点都采用的是高清设备。这是一个典型的早期大规模使用高清监控的经典案例。杨沛文透露,海康威视也完成了福建省的高速公路交通监控系统,它和已有的收费系统和超速系统整合在一起。“随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软件部分的建设海康威视也在逐渐跟进。”海康威视的最大芯片供应商是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