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是深层次竞争—数字标牌产业冷思考
编辑:谷子 [ 2011-3-22 9:20:35 ] 文章来源:谷子
 |
|
引子:在某些人的思维里,数字标牌正在被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成为了一种商品和单一的产品。产品有售后服务,如今,售后的服务质量怎样比产品质量本身更重要。很多企业已经有注意到这一点,于是就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推产品,另一方面抓服务,可是,果真这样就足够了吗?
标准一直是数字标牌产业的热点话题之一,标准缺失、标准滞后也一直是数字标牌产业发展的瓶颈。假设有出台数字标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这些标准能否真正成为指导企业发展的准则还需要时间的检验。现阶段我国数字标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区域标准、企业标准等如何制定,需要各界认真思考,应该打造协调一致、互为补充的标准体系,以规范产品和市场行为。
从行业标准和市场监督的角度来说,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对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标准本身可以有多个层次,国家标准要注意与国际接轨;区域标准既要符合国家标准的基本规范,又要根据实际的现状规范相应要求,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因此,通过实践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持续完善标准,对推动和完善国家标准具有重要意义。从另一角度看,国内数字标牌市场同时面临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虽然在国内外众多企业参与之下,这一市场表现的异常热闹,不过表面喧嚣之下却是标准不统一、产品不兼容。国内数字标牌行业很多人“都看得到规模、看得到增长,却看不到统一标准的意义”,这种现象反映了国内数字标牌产业十分欠缺对信息发布系统本质的理解,不能理解数字标牌媒体产业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起良性的数字标牌产业的“核心商业模式”。国外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在开发一款数字标牌产品之前都会弄清楚整个产业的价值链,“这个系统谁所有、谁使用、做什么用、谁来埋单”。正是因为国外市场在这些方面的成熟,才成就了国外数字标牌软件在广告推送、业务状态监督和统计记录等方面的诸多先进性。
但是,不可否认,我国数字标牌行业相关标准出台确实较为缓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数字标牌从国外发达国家到被国内的企业和广告公司吸收先进的广告创意到实现市场普及时间不长,数字标牌进入我国市场仅10余年,无论是总的装机量还是单体工程的规模都非常小,谈不上“成熟”。
第二,数字标牌行业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数字标牌不同于传统的行业媒体,被喻为"第五媒体"。从标准的制定来说,由于数字标牌横跨了多个行业,因此在制定标准的权力和责任归属上,需要多方的沟通和协调。
第三,由于数字标牌是一项新兴的行业,传统行业的专业委员会对此了解不多,中国又缺乏体量足够大、对行业有足够影响的企业,这给标准的制定增加了几分额外的难度。
第四,数字标牌产业的发展还并不成熟,其技术并没有定型,技术发展变化更新快,也给标准的制定带来一定的困难。
对此,数字标牌行业标准制定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标准体系的建立,应当充分发挥官产学研的协同合作作用,发挥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优势,按照项目任务的形式发动多个优势单位协调攻关,充分研讨和试验,并充分借鉴国际相关标准,建立适合我国行业发展特点的标准体系。标准制定是为产业保驾护航的,不能成为部分企业为商业利益而设置的门槛。
第二,标准要建立在相对成熟的产品或技术之上。一些技术和产品尚未完全定型,如果急于制定标准就限制了以后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发展。因此,可以考虑出台一些术语、测试方法之类的基础性规范和标准,以便规范市场,结束无序竞争。
第三,标准体系包括了国家标准、地方区域标准、企业标准,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地方标准的不断出台为国家标准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企业标准、地方标准是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企业标准,具体到本企业特性化产品的相关标准,是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具体细化和体现,因此,企业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应更加细致,企业标准一般来讲应高于国家标准。
第四,标准出台后,尤其是强制性的标准出台后,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迅速建立起监管、准入、认证、检测等制度,同时加强标准的宣传和贯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标准的作用和地位日趋突出。标准竞争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后又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对于数字标牌产业来讲,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和发布国家标准,实施标准战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数字标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有意与本网合作者请与《数字标牌网》联系。未经《数字标牌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