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显示技术发展以及产业不断投资,2016年显示行业迎来了技术竞争激烈、产业大繁荣的发展阶段,OLED、量子点、VR/AR、柔性OLED、3D曲面玻璃等一系列热点成为行业的重点关注话题。延续2016年发展趋势,这一系列热点将在2017年继续发酵,产业和技术也将不断完善与成熟,更多导入各细分显示应用领域。
当前,TFT-LCD技术仍然占主导地位,OLED不断抢占中小尺寸市场,而量子点技术逐渐应用于电视产品,为显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OLED在中小尺寸显示产品上的应用,特别是在苹果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OLED技术的发展。同时,量子点材料在显示领域的应用,让TFT-LCD技术克服了广色域、对比度等一系列的缺点,使其在与OLED技术竞争中焕发生机。同时,量子点作为一种可以自发光的无机材料,其稳定性和显示性能,或能让其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
除了新型显示技术不断革新发展之外,企业在显示技术上的投资也是2016年产业界的主旋律。自2015年京东方投资10.5代线TFT-LCD面板线,2016年底华星光电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也正式开工建设,这进一步证明行业仍然看好TFT-LCD技术未来十年里的行业主导地位。同时,京东方在四川成都、绵阳投资900多亿布局OLED显示面板,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现阶段OLED技术仍然不成熟,良率不过50%,但这些都是可以在量产两年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国内开始布局OLED,是完全有必要的。
与此同时,2016年显示面板紧缺、价格大幅上涨,也给下游终端厂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进一步削弱了TV、智能手机厂商的盈利能力。2017年,伴随中国大陆8.5代线产能开出,将对LCD面板的供给带来一定的改善。然而,智能手机对OLED面板的需求将持续扩大,特别是苹果智能手机导入OLED显示屏将进一步抢占国内智能手机厂商OLED供给资源,但是同时也将给国内一些OLED厂商带来一定的发展利好。
值新年交替之际,我们整理的2016年显示行业热点话题回顾及2017年发展趋势,以感谢大家一年来对亚威资讯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与支持。
2016-2020年OLED渗透率发展趋势
从AMOLED显示器件的应用类别来看,智能手机仍然为其主要应用,约占整体AMOLED显示器件出货规模约95%以上。根据群智咨询(∑intell)统计数据预计,2015年手机应用AMOLED面板出货数量约2.6亿片,同比增长幅度高达74.5%。预计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应用类AMOLED显示器件的出货规模约3.8亿片,同比增长约46%,从出货面积来看,2015年智能手机应用AMOLED面板出货面积达190万平方米,预计2016年将达到260万平方米。
从OLED厂商来看,三星、LG Display正加快OLED布局与转型,加大OLED的投资力度,以期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上占据行业的制高点。在鸿海的支持下,夏普也在加快OLED投资,以抢苹果智能手机的订单。日本JDI在国内相关机构的支持下也加快了OLED的投资与研发力度。然而,要说2016年最疯狂的OLED投资区域,那一定是中国大陆,而投资力度最大要数京东方(四川投资OLED达到900多亿)。
IHS Markit表示,中国大陆面板制造商2016年第三季度AMOLED(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智能手机显示屏出货量首次超过百万片关卡,达到100万片。虽然按发货量计算,中国大陆制造商仅占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市场不到2%的份额,但是单季度出货量超百万片仍然显示出了其制造技术的显著提升。
根据IHS Markit智能手机显示屏市场追踪报告,2016年第三季度AMOLED显示屏出货总量达到创纪录的1.01亿。虽然三星显示器依旧凭借9970万片的出货量主宰该市场,但三家中国大陆面板制造商:和辉光电(EDO),天马微电子和国显光电三季度出货量达到了140万片,相较二季度的59万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近年来,中国大陆OLED厂商紧跟产业发展,不断革新与发展技术,提升OLED良率,以抢占未来OLED市场。2017年,相信在众多面板厂商的推动下,OLED产业链也将迎来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
量子点很火 印刷显示离我们不远
在当今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极致化产品、智能化产品已然成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支柱之一的平板电视产业亦是如此,不断创新、质量品牌提升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平板显示行业正在经历高速发展阶段,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持续扩张,平板显示行业抛弃了过去仅仅靠尺寸来进行市场竞争的做法,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以OLED、量子点、HDR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逐步登上平板显示的大舞台,目前则处于优质产品向极致产品迈进的路上。
自发光的OLED具有更好的色彩还原效果,但成本非常高,市场接受度低,大规模地量产很不现实。量子点则是一种液晶显示技术中更为高效的显示技术。量子点能够将纯蓝色光源转换为红、绿色,抑制偏色状况,实现更平衡的三原色输出。同时,它的功耗和成本也要比OLED更低。
所谓的量子点是一种纳米材料,一种特殊属性的半导体材料。它的作用是以高度效率的方式来分解光线,并生成“非常真实的”色彩。同时,量子点是一种成本低,但品质更高的替代技术。目前,将量子点整合到显示屏当中主要有几种不同的方式。LG、三星和3M所使用的是将量子点扩散在薄膜上,随后再将其堆叠在显示屏下方的薄膜上;另一种方式是将细管涂抹上量子点,这主要被使用在侧光式LCD背光当中。
在传统LCD电视当中,白光会穿过彩色滤光器,通过弯曲红、绿、蓝光来生成图像,并将它们投射在像素上。但这种方式存在自身限制,而量子点就可以强化LED所声称的白光。 这种技术的理念是,由光线穿过量子点所产生的色彩会根据点的宽度发生改变。由于量子点的尺寸现在可以被精确控制,它们所呈现出的光也会是恰到好处的。
在电视市场,量子点技术电视在2014年进入大众视野,通过TCL、三星、海信等品牌的持续产品丰富,经过近3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高端市场的一个重要品类,其中三星、TCL、海信成为这一技术的领导厂商。目前,三星已决定要以量子点技术发展新一代电视产品,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的生产线将转换为生产中小尺寸OLED面板。
目前,仅有英国Nanoco、德国Nanosys及美国QDVision三大量子点制造商在量子点显示技术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其中,Nanoco在无镉技术方面与美国陶氏化学(Dow Chemical)合作,布局量子点市场。
由于量子点上游材料主要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2015年各彩电厂商生产量子点电视所采用的技术和合作厂商有所不同。三星即将量产的量子点背光材料主要来自Nanoco和陶氏化学,LG、索尼和TCL则是与QDVision合作,我国海信和长虹则选择Nanosys和3M。其中,三星、TCL、海信推广量子点电视最积极。
然而,中国纳晶科技在浙江大学教授彭笑刚的努力之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据了解,2014年,在彭笑刚教授努力之下,实现了红光QLED性能突破,EQE达到20.5%,寿命实现了10万小时。由于QLED器件要求量子点必须是完美的单晶状态,同时均一性要求高,且需要和结构匹配,这对量子点本身提出很大的挑战。对此,彭教授提出了一个激发态控制合成的机理,这是继绿色化学合成方法之后提出的第二个比较让人振奋的一个研究突破方向。通过合成量子点本身的激发态,这样可以实现定向合成,发光效率和寿命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非常适用于QLED的合成,这一点已经在彭笑刚教授联合实验室得到充分验证。
同时,在量子点膜上,东莞睿泰科技、普加福光电等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绩。其中,睿泰科技量子点膜于2016年10月也逐渐试产,预计2017年量子点膜将扩建三条线,每条线产能将达到25万平米/月,未来几年产能将实现成倍增长,将会是国内量子点膜最大的生产厂商。
作为液晶领域用来创造更真实画面的一项技术,量子点电视已经成为许多厂商研发的新方向,也是液晶与OLED竞争的另一个筹码,而其在画质、成本、功耗和寿命等方面的优势,也能够提升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量子点电视的进一步普及值得期待。
从技术来看,量子点显示技术主要分为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两个阶段,目前TCL、海信、韩国三星等企业已经实现了光致发光产品的落地。据了解,基于第一阶段的光致发光,其性能已经优越于现有的电视,无论从色彩、功耗还是整体的效果上,都实现了突破。而第二阶段的电致发光。彭笑刚教授曾表示,量子点电致发光将是人类最可能的下一代显示技术选项。
目前,在TCL等企业的努力下,量子点印刷显示正在从“实验室”走向落地应用。据了解,作为国内唯一完成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企 业,TCL已经在量子点材料合成、量子点印刷器件、印刷显示工艺技术、G4.5印刷显示平台、G8.5印刷显示平台等五大部分得到优先布局和均衡发展,抢占印刷显示领域的技术尖端。
未来几年,在国家、企业、研发机构的合力之下,中国的量子点显示技术,将有望率先在全球实现新的突破,量子点的未来发展空间不可想象。
![]() |
户外广告机 |
落地式广告机 |
高清广告机 |
分屏广告机 |
蓝牙广告机 |
网络广告机 |
数字标牌播放器 |
广告机方案 |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
触控一体机 |
高清机顶盒 镜面广告机 | 多媒体广告机 | 触摸广告机 | 液晶广告机 | 车载广告机 | 互动式广告载体 | 楼宇广告机 | 流媒体实时发布系统 | 广告机外壳 | 户外大屏幕 | 广告机报价 数字标牌软件 | 电子看板 | 商业显示 | 嵌入式主板 | 触控一体机 | 数字标牌显示器 | 嵌入式流媒体服务器 | 立式广告机 | 3D广告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