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标牌网】 服务热线:400-6787-360 | 投稿邮箱 |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 | 客户服务 | |||
|
![]() |
电容式触控屏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控屏表面形成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
对于触控技术的未来发展而言,即便电阻式触控5年内仍占有市场超过5成市占,但电容式感应触控技术拥有更高的感测效果与耐用特性,将逐步侵蚀电阻式感测的市场,甚至有超越的迹象,而在电容式感测技术市场不断扩增。
在面板、ITO技术、控制器等多方条件不断提升、改善,成本也可因此压低,取代电阻式触控感测的机会相当大。
但电容式触控仍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LCD本身非常靠近铟锡氧化物模板,新的技术甚至直接将两者做在同1个真空堆栈,形成整个面板模块。
而为了达到触点侦测功效,铟锡氧化物模板不断地扫描像素,会造成持续散发干扰范围达20khz的干扰讯号。
常见整合制作的实例中,都会在LCD与铟锡氧化物模板间增加屏蔽层设计,这代表着这类整合实例多半至少要有3层式设计(2层分别为x轴、y轴感应,1层为屏蔽层),造成成本提升是无可避免的结果,甚至也会影响电容感测原本的高透明度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电容式感应技术已有厂商开发出不用屏蔽层的单层铟锡氧化物模板整合结构,使用单层铟锡氧化物(ITO)能大量降低成本,也不会影响面板透明度,让整合触控技术的面板堆栈厚度更薄,甚至也有降低背光光亮的特性,单层结构对于量产成本、产品良率、应用条件各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好处。
除了零组件层面问题外,在应用层面的另1个热门重点,就在于电容式触控的多点触控应用。
由iPhone引发热潮的应用技术,但为了达到多点触控要求,对于铟锡氧化物的ITO层设计也必须进行调整。
表面电容式感应由于使用同质感应层,屏幕上的所有触点信号混合在1个较大信号中,同质层已损坏太多信号,因此无法回报多点触点信息,即便是单端变异也不能区隔2个触点上的差异,更无法进行个别触点追踪。
但2层式投射式电容触控技术,就可以分辨1个以上的接触点,当触点在屏幕上移动时,也能进行独立触点追踪,第3个感应层可以处理模糊不清的触点状态,但相对制作成本就会因此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