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日本第三大移动运营商软银(Softbank)已于近日和中国设备商中兴、华为达成一项战略合作,将先于处在媒体风口浪尖中国移动及印度Reliance等厂商,在日本建设TD-LTE4G网络,这将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TD-LTE商用网络,中兴和华为并肩成为两大承建商。而在此之前,这一称号还把持在和黄瑞典手中。
中国厂商投入颇大的TDD技术,长期以来并不被广泛看好,技术一直追随、市场发展曲折。在此期间,又存在TD-SCDMA和WiMAX之争,更让TD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直到中国移动“被”授予3G TD-SCDMA建设权,TDD作为一个技术路线才谋得生存权。
成败在此一举
实际上,率先选择TD-LTE商用建设的是植根香港、主要市场在欧洲和东南亚的和黄,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企业,它与中兴在爱立信的大本营瑞典建设了此前最大的TD-LTE商用网络,瑞典是WCDMA的大本营和两大发源地之一;此后,祖籍中国、韩裔、日籍的软银总裁孙正义也选择了TD-LTE作为4G市场的主要路线,日本是WCDMA的第二个发源地和全球第一个大型WCDMA网络肇始之所。
在全球电信设备商当中,中兴已经是第5名,但是这个第5名距离第4名之间的差距依然比较显著。实际上,据Ovum统计,在有线市场,截至2010年Q1除了第一名思科占比22%之外,中兴在有线通信领域的销售额占比已经达到全球的8.7%,中兴最大的差距依然在无线市场。
2001年时候的中兴,虽然布局了几乎所有无线通信技术制式,以避免路线选择上的错判,这也是当时规模甚小的中兴的最佳战略选择。在CDMA发展初期,阵营比较封闭、芯片集中于个别厂商、终端发展滞后,最终成为两条路线之争的失败者。而中兴在CDMA路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大路线的模糊还是制约了中兴无线产品规模的扩张。
中国3G大潮中的中兴
当CDMA2000和WCDMA市场天平尚未完全发生倾斜时,中兴已经开始加大在GSM/WCDMA领域的“补课”,并且将很多的资源押在了TD技术上。对此,中兴董事长侯为贵多次说,一方面,这是因为TD的路线图和机会点渐渐浮现,中兴是长期投入、逐步加码,更重要的却是因为TDD的频谱资源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宝藏,这个资源迟早是有价值的。
据记者了解,真正的机会在于中国的3G招标,光纤拉远和SDR技术创新则成为技术杠杆。到2008年的时候,中国喧嚣10年的3G招标刚刚启动,中国移动将采用TD-SCDMA技术,这为前期做出长期技术和商用准备的中兴开启了一个重大的市场窗口。此前,中兴在中国移动的GSM的市场份额不足5%,中兴在TD领域首先实现了BBU+RRU光纤拉远技术、HDPAMX等TD领先技术,市场份额从GSM时代的不足5%提升在35%-40%,在2011年GSM招标中占据约1/5。
在WCDMA领域,中兴也渐渐赶了上来。从技术上说,SDR成为它第一个处于行业较为领先的重要平台。借助在SDR技术上半步的领先,中兴投入几乎全部WCDMA力量到香港CSL这个全球最具挑战性的网络的搬迁和再造上,并且取得了令人“意外”的成功。在整个中国3G招标中,中兴占据了约1/3的市场份额,这与2G时代不足10%的份额相比,是具有颠覆性的提升,TD从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WCDMA甚至更具有战略价值。
但是,不得不说,到2011年全球3G建设之路已经走过了10年多,中兴从2008年才真正开始在中国无线市场取得主导市场地位,到2010年才真正进入欧洲无线大T市场,这是一段“3G鱼尾”,每一个搬迁都是巨大的成本投入。
4G未来10年的进阶之梯
有专家指出,真正的机会,仍然存乎技术升级的机会,LTE成为10年内可见的最大技术平台。而且,在LTE技术领域中,再也没有CDMA和WCDMA的路线之争的战略风险,也不再有中国3G建设这一战略性市场机会,竞争将是在一个敞亮的舞台上的肉搏之战。
就此,中兴原来必须分散到CDMA、WCDMA、TD,甚至小灵通的资源,开始逐步聚拢起来,希望把2010年4000多人的LTE团队逐步做到万人以上,大多数的无线研发和市场资源将集中在LTE领域,90%技术通用的FDD LTE和TD-LTE也让这种聚集变得更加密集。
业内人士指出,西欧本土、美国本土、日本本土是中兴面前的三座大山,而且一般被看做是逐级升高的难度。西欧是最容易的,毕竟KPN所在的德国市场、和黄所在的瑞典市场都是常规意义的高端市场,中兴还是取得了重大突破的,随后,中兴在德电的FDD LTE招标和沃达丰德国的FDD LTE招标中受到了挫折,但是他毕竟走到了最后环节。
此时,软银的机会正来自于TD-LTE。按传统经验,中国企业即使在技术上能够满足日本市场的要求,在精细化的细节方面也难以胜任。那么,TD-LTE的特殊性,必然成为中兴华为进军日本的一个重要诱因。第一,日本本土企业没有TD-LTE相关的足够技术积累;第二,爱立信、阿朗等传统日本市场上的优势企业在TD上布局较晚;第三,即便是欧美企业也难以容忍日本运营商细致到苛刻的需求。而在TD-LTE上的先发优势和比欧美企业更加投入的战略,成为中国厂商最终突破日本市场的关键。
而对于中兴来说,与软银的合作价值比KPN在德国更为重要,这是因为软银所代表的“日本标准”对技术、交付、定制化的要求高于大多数西欧和多数美国运营商,其他运营商将会以此作为新的标杆。得到软银的认可,将成为中兴向“三座大山”冲刺的里程碑,也将获得更多“向下兼容”的市场机会,在其他运营商找到空间,唯有美国市场等少数厂商成为最后的皇冠。“软银+TD-LTE”,也可能成为中兴LTE、中兴系统设备发展历史上一个难以忽略的一页,引导公司在未来10年重新标定4G时代的全球市场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