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集中资源重点突破
编辑:雁枫 [ 2011-3-23 9:27:05 ] 文章来源:数字标牌网
 |
|

图为OLED透明显示产品。
目前,LCD和PDP是新型显示技术的主流代表技术,也占据着市场的主动权。而OLED、DLP、激光显示(LD)、厚膜电致发光(TDEL)、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D)、电子纸(E-ink)等亦属新型显示技术。
鉴于目前中国本土企业的规模和融资环境,靠企业自身的能力还不足以支撑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因此,需要用国家行为、用国家产业发展基金来引导产业发展。正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里提到的那样,要集聚资源、重点突破,将国家安排引导资金和企业资本市场筹资相结合,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创新的政策和环境、创新的投入和人才,需要成熟技术的产业化与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并举,进一步掌握显示产业发展主动权,加强新型显示器件等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将实现重大工程所需高端人才引进列入国家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的相关计划,提高国内研发水平。
国内企业产业链的互动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可以考虑以面板厂为龙头,以公共技术平台为依托,通过面板厂和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以及项目合作机制来促进产业链的发展。
未来,在产业布局方面,国家将合理规划,逐步形成以昆山、南京为核心发展极的华东区,以北京为核心发展极的华北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发展极的华南区,以成都、绵阳为核心发展极的西南区,同时支持本土企业资产整合,选择5~8家企业作为龙头,通过并购、组建战略联盟等方式,推动企业规模迅速壮大,迅速形成包括核心材料、元件、部件、装备、模组和整机的紧密型企业集团,形成平板显示产业的核心骨干企业。
平板显示决不仅仅是大屏幕数字化平板电视,平板显示技术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将把人类带入移动和无纸办公时代,把人类由“地球村”时代带入“智能星球”时代,是实现人类智能延伸与共享的“智慧之窗”。
提前布局OLED
OLED产品从现在开始已经朝显示应用领域快速渗透,并会逐渐从小尺寸的移动通信应用向电视应用领域过渡。
和液晶产业一样,OLED产业也是属于政策、资金、技术高密集型的行业。在液晶行业我国多年来一直没有实现和国际先进水平达到同等水平的目标,在OLED行业还处于发展期的这一关键时刻,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来促进我国OLED的产业发展是很必要的。中国显示技术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关键技术研发上要舍得投入,要通过各种技术创新方式来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并努力取得技术上的超越。同时,在国内依靠国家主管部委,积极联合国内的OLED产业相关资源,提前布局产业链,培养OLED产业链的相关优势企业,为OLED国产化做好铺垫。这样才会真正让中国OLED产业有能力在国际上竞争。
积极探索激光显示技术
目前激光显示技术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实验室的研发阶段,但产业化还没有实质性进展。现在的问题是,实验室可以做出样品,做得也不错,但一进入生产环节就不行。
从国际上来看,我国激光显示的产业化进程并不是很快,我国在生产设备、企业规模等方面已经落后于发达国家。现在很多激光显示生产设备的技术由国外掌握,据我所知,国外很多的技术人员都出自中国,就是说都是我们中国人在做。
目前,激光显示尚无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另外激光显示技术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成本高。激光器如果要满足功率较大、寿命较长或者波长很精确的需求,其成本就会非常高。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成品率不高,而成品率不高的根源在于企业没有经过认真的产业化示范研究。但激光显示的前景是乐观的,特别是其功耗很低。
建立国家级研发平台
建议政府从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高度,对以OLED为代表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平板显示产业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
在OLED领域,我国的技术和产业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部分关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企业要树立对自主创新的信心,充分重视OLED核心关键技术的开发,抓住这一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抢占知识产权制高点。处理好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的关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建立完善的衔接转换机制。
此外,建立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由国家主导、企业参与,建设产学研结合的平板显示国家工程实验室或平板显示国家工程中心,并将其建设成为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国际一流、面向全行业开放的共性技术及前沿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平台,快速推进我国平板显示技术的研发与大规模产业化。

有意与本网合作者请与《数字标牌网》联系。未经《数字标牌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数字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