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需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无人便利店兴起,这无疑是对传统的便利店的一个冲击,面对无人便利店越来越多,传统的便利店的营业方式也似乎赶不上了。
无人便利店购物基本上要经过四个步骤:1.扫描二维码智能识别开门;2.进门后选购商品放在指定收银检测区;3.多种方式在线付款;4.取走商品后系统控制大门自动开启
说到技术手段,无人便利店需要用到的黑科技非常多,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应该是最基础的应用,包括对商品的分类、标签、识别和支付,另外AI信息技术,人脸识别等等,但最关键的技术之一还是智能安防,毕竟鱼龙混杂难免会有心怀不轨的消费者,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人为造成的损失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这样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和后台管理系统构建的无人便利店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成本,而且门店扩张可快速批量复制,边际成本也随之递减,单位面积盈利能力达到最大化。
无人便利店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人青睐,当然也还有处于观望中的,毕竟创业风口太多,商业模式还有待验证。不可否认的是,无人便利店解决了传统便利店的痛点,如租金贵,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激烈等等。
事实上很多传统小型的便利店已经走在淘汰边缘,逐渐被连锁品牌便利店所取代,若无人便利店成为未来商业零售趋势,传统便利店将无容身之所。
无人便利店的前景到底怎样?
2016年底,亚马逊首次推出线下实体无人超市Amazon Go,无人零售的概念赚足了眼球,并对国内的新零售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大佬们纷纷试水线下无人零售领域,争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阿里率先提出新零售概念,并宣布将落地无人零售计划,首先呈现为“淘咖啡”快闪店;京东随后落地无人超市,并在会议上表示今年京东便利店每周新开1000家;苏宁也不甘落后,推出了自家无人超市品牌“苏宁体育Biu”,专营体育用品。
随着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人口结构变化催生出来的“便利”需求,便利店在我国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据《2017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预测》显示:便利店销售额三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增长速度跟超市、百货的销售增速严重放缓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三年资本迅速涌入该行业,2017年就有多家无人便利店创业项目获投,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其中红杉中国、纪源资本、启明投资等投资机构已经入局无人便利店项目;乳业巨头伊利计划在2000多个社区内推广,和深兰科技合作推出的无人便利微店;“未来说无人超市”在上海、广州、杭州、安徽等地多家门店即将开张;娃哈哈宣布3年内开10万家无人店……从一系列资本涌入无人便利店领域的动作来看,无人便利店的优势不再赘述,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在无人零售的蓝海里,老板们真能躺着赚钱吗?
一些“入局者”给自己算了一笔帐。智慧点无人共享商店主要将自己的 “盒子”落在社区,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回本:
“与传统店相比,其实无人便利店更像是一个搭建起来的无地基玻璃盒子设备,而无人售货机则根本就是一个装置。因为无人店是一个搭建的玻璃盒子概念,所以并非传统便利店那样是一个物业,无人便利店是不需要租金和店内人工的。
我们开店是基于与合作伙伴的商谈,比如盒子(无人便利店)进入社区开店则需与社区物业、开发商等达成合作,经过他们允许再进入。在无人的模式里,没有租金和固定铺位,通过和小区物业深度合作,双方一同维护设备,并实行利润分成——物业方将得到销售额的5%~8%。”
“一家无人便利店的投资额在10万元左右,以我们目前营业来看,单店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即一个月有6万元收入,毛利率在35%左右,再去除分成等,我们估测单店8个月~1年可以回本。且因无人店没有进场费之说,所以供应商更愿意和无人店合作。”
香港广业集团旗下的智慧点无人共享商店项目负责人周总监则表示 ,智慧点的成本大概是在10万元左右,客单价大致在22元~24元,每天的营业额能达到2000元,同样采取与社区合作分成的模式,没有租金成本。似乎,“盒子”类的创业者,都将单店投资回报的年限定在了1年左右。
无人便利店收益案例分析
人工、租金成本降低成为无人便利店最直观的亮点,因此许多人认为经营无人便利店更赚钱,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采访到了一位的无人店的经营者,了解到他的盈利模式。刘先生是智慧点浙江的加盟合伙人。今年3月,刘先生的第一家店在地铁站顺利开业了,开业当月就赚钱,这家店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旺季的时候月利润达到5万多,而淡季的时候也有将近2万的月收入,让他那家不到14平米的小店,一跃成为智慧点的明星店铺。
问及五万利润怎么来的,刘先生简单算了一下账:旺季,每天的销售额大概在9000元(他补充道:今年破万应该很轻松)。9000乘以30天乘以大约0.31的毛利率,减去几万房租,水电5000元,包材报废5000元,人事15000元。
如今,刘先生在智慧点的日子已经有几个月了,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可能不到年底,他的第一家店就可以回本了。
而智慧点公关负责人回复我们称,一个15平米的盒子,可售卖商品数量和40平米便利店相比,约800个SKU(单位库存量),同城搬运费用不超过2000元,投入成本和试错成本都较低;每月运营成本仅需2500元,投放当月即可实现盈利。从经营者的回复看来,经营无人便利店总的来说是盈利的。
一位业内人士则从投入成本、试错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运营流水等方面向我们算了一笔账。
他举例,从投入成本看:无人便利店需要10万左右,传统便利店需要40万;试错成本:无人便利店可移动,若不赚钱可以迁移到别处,同城迁移费用需要2000元左右,传统便利店迁店费用在10万元以上;运营成本:无人便利店每月2500元,包括场地费、电费、维护费等,传统便利店每月至少需要1.5万元。盈利方面:无人便利店日盈利可达到300元以上,传统便利店在2000元左右。
他认为,对于商家而言,无人便利店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投入,成本会低一些。传统便利店运营成本高,移动不方便,且受无人便利店新型消费方式的冲击,收益大不稳定。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让我们从传统零售向无人零售转型。
结束语
在无人便利店创业这一圈子里,大多数玩家都认为,无人便利店只是零售业无人模式的一个简单型态,“无人”模式真正的目标,是把服务和商品从“最后一公里”推向“最后一米”。物联网相关的智能方案也随着无人便利店的火爆迎来又一个蓝海。面对来越多元化的消费模式,无人零售正在改变城市人生活方式。无人便利店已经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风口,相信站在这个风口中的无人便利店,也会随着这个风口飞的更高,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