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第二季度数据近日一经发布,即引来国际舆论密切关注。从去年第四季度迄今,中国经济增速从7.9%到7.6%,再到7.5%,走出了持续回落的轨迹。有人据此推测,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速度”将一去不返。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中国速度”指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约30年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使大量国人脱贫致富,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国际影响力。

围绕最新的GDP数据,国际权威经济机构纷纷下调对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最新报告,把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7.7%和7.5%。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分别下调至7.8%和7.7%。有的市场机构更为悲观,野村证券甚至把预期从7.5%调低到6.9%。 综合来看,本轮中国经济放缓是多项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动调控的影响。正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言,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性变化。换言之,经济增长阶段变化造成潜在的增长率下降。 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也曾有过6.8%和6.1%的增速。如果说上次经济增速明显回落更多是受到外部环境恶化影响,那么本轮经济回落在相当程度上是中国自主选择的结果。 |